
人的一生當中,約莫有三分之一時間是在睡覺中度過。睡眠的功能在於讓身體與心靈得到適當休息,原本該是愉悅的活動,現今卻有越來越多人反而深受其擾。在台灣不論是哪個年齡層,患有睡眠問題的人口逐年攀升,根據一項由睡眠醫學中心在09年所做的調查,約有六百萬的民眾罹患有睡眠障礙,與三年之前相比足足增加了將近一倍的人口,這也意味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位飽受睡眠所苦;從醫院專門設立睡眠門診,以及各睡眠中心的陸續成立,更可看出國人的睡眠品質呈現下降趨勢,導致睡眠醫學的需求增加。 許多病患求診時往往想藉由藥物來改善睡眠,但只是開藥而沒有花些時間讓醫師評估,經常會忽略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其實是另有原因,比方說生理上的病痛或是心理疾病,都會造成睡眠障礙的產生,單單服用安眠藥無法徹底解決根本的問題,反而導致安眠藥物越吃越久,而且劑量越來越重。當你認為老是睡不好時,先別急著要求醫師開藥,或是向親友借用安眠藥甚至自行買藥解決,應先諮詢專業醫師並接受評估,才能找出問題並及早有效改善睡眠障礙。 養成良好的「睡眠衛生」,有助於促進睡眠品質與預防失眠,對於長期失眠的患者也經常能有效處理睡眠障礙的捆擾,不少患者改善睡眠衛生並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後,可以拋開相伴多年的安眠藥;而較嚴重的患者雖無法立即脫離藥物,除了藥物治療,假使可以練習與培養正確的睡眠衛生習慣,兩者「雙管齊下」,等到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,安眠藥就有希望慢慢減少甚至停藥。 睡眠習慣檢核表下列是一些關於你個人睡眠習慣及生活習慣的描述,請依據個人情形進行勾選。
以上是不良的睡眠衛生習慣,任一項勾選「是」,請試著練習改善! 良好睡眠教戰守則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,如果你時常做到檢核表內的行為,請立即改善並培養守則裡的良好睡眠衛生習慣,或是尋求專業醫生替你的問題進行診治與建議;若你已有良好睡眠品質,那請繼續保持並分享經驗給身旁需要的人,請記住:「睡不好,人生是黑白的;睡得好,人生是彩色的。」 |
資料來源:新北市立聯合醫院「心理健康專區」網站 |
![]() |
情緒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,但我們卻時常忽略情緒對我們的影響力。究竟情緒是甚麼呢?簡單來說,是我們個人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,也是感覺、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。情緒又與感覺、情感、心情不同:情感是一個籠統概念,有時包括情緒、感覺和心情,持續比較長的時間;心情比較無聲無息,延續時間也許是半天或一天的時間,比情緒所持續的時間更長,但程度不如情緒強烈,比如,我們一般不會整天都怒氣沖沖,但很有可能一整天心情都不好、暴躁易怒,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容易突然發火;而情緒是某種情境與刺激所引發的心理的反應,是暫時而明顯的外部表現;感覺是一個人對情緒的主觀認識,因人而異。情感的產生伴隨著情緒反應,而情緒的變化也受情感的控制。但不管如何,情緒、情感、心情、感覺等,都跟人的心理及行為的一系列反應有關,其中又以情緒最容易可以自我管控與調節,以下就來談談情緒的管理。 情緒有幾百種,分為基本情緒與複雜的情緒,其中基本情緒有四種:喜、怒、哀、懼。喜:喜悅、雀躍、開心、幸福等。怒:憤怒、氣憤、生氣、暴怒、慍怒等。哀:悲傷、絕望、沮喪、低沉等。懼:焦慮、憂慮、焦躁、恐怖、害怕等。而從這四種核心情緒還延伸更多複雜的情緒,如窘迫、害羞、驕傲、內咎,這些情緒又可分為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。情緒不可能被完全消失或消滅,也沒有必要消滅,某些時候情緒是有其存在的必要,但若情緒的強度過大或過多,卻可能造成困擾或遺憾,甚至可能是精神疾患的徵兆。因此,若能透過管理進而有效地疏導與控制不良的負面情緒,將能增進心理健康以及預防精神疾病。 我們常聽到說:「某某人好情緒化!」似乎我們都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,而不是讓情緒管理我們,因此接下來提到情緒管理,有三個步驟提供讀者參考。 第一就是先了解自己的情緒,有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地產生某種情緒,卻不知道為什麼。正確的作法是我們可以先停下來試著體會正處於哪種情緒當中,承認並接納有此情緒的存在,比如朋友失約,開始會有認為他很不應該、讓我這樣空等的想法產生,然後越想越生氣而憤慨。然而與其一昧責怪對方的錯誤,不如先靜下心來了解自己的情緒並承認自己所存在的情緒。某些情緒當被了解與承認之後,強度就會自然減弱,避免持續加溫而讓人失控。許多人常會因為一件小事而使得情緒完全淹沒了理智,甚至發生不適當的行為而後悔莫及,就是沒能試著先去了解自己的情緒。 第二就是適度地抒發。當我們了解當下有一些情緒存在,特別某些負面的情緒可能會讓自己不舒服,或導致我們無法順利執行其他的事物,如氣憤、傷心、擔憂等,此時我們可以有些適度紓解,找一些安全、健康的管道來抒發。比如找朋友傾訴、聽音樂、唱歌、打枕頭、散步等活動。在找尋紓壓的管道時,需避免選擇讓自己反而要承受更多後果的方式,如酗酒、飆車、暴力對待他人等,這些方式雖可一時發洩情緒,事後卻會衍生出更讓人沮喪的後遺症,甚至讓人落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當中。如果這些負面情緒可以透過健康紓壓管道先暫時地排解掉,而回到比較平穩的狀態,就能在平穩的狀態當中儲備更多能量,才有精力找到更好的方法去面對或解決事物。 第三就是長期的調節,上面兩點所提的是暫時性適度地抒發當下的情緒,而我們最後的目標仍在於長期而持續的調節與管理情緒。情緒是心理與環境互動的結果,長期調節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:以生理層面來說,平時飲食均衡與正常時間進食、規律的作息,以及身體疾病的監控與服藥非常重要,因為飢餓、疲勞、疾病等都容易引發不舒服或負面的情緒與感覺。而心理方面,我們與其他人的關係、甚至與自己的關係也很重要,因此適度地內省、換位思考、同理心的培養、親密關係的維持等,來增建人際關係與自我覺察,促進正向情緒。其餘像是正當休閒嗜好的培養、適時先離開壓力環境、轉念、學習壓力的調適也是有助於情緒管理的。 最後,情緒是生活的色彩,太少則過於單調,太多則可能是凌亂而有害的,我們需要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,藉由正確的方法適當地管理控制,降低情緒的負面影響,提升情緒的正面功能,能使我們揮灑出美好的人生。 |
資料來源:新北市立聯合醫院「心理健康專區」網站 |
![]() |
現代人面對壓力已經是不可避免的重要課題,適度的壓力可以激發潛能,有助於因應挑戰,然而過度的壓力卻會為身心帶來一系列的症狀,影響至深。在這裡,我們首先介紹「壓力症候群」讓大家能認識,並且檢查一下自己的壓力程度:「壓力症候群」的主要核心症狀為焦慮及伴隨焦慮而有的一系列自律神經失調症狀,例如煩躁易怒、注意力不集中、頭痛、身體不適、失眠等等。更嚴重的甚至會引發身體機能失調與相關的症狀出現,或是有可能誘發相關精神疾患的可能。 檢查下列症狀是否有出現:
如果有上述任一症狀出現,並且困擾您達一週以上,就需要找精神科醫師診療。 學習壓力調適,學習適度地放鬆,已經是現代人必備的重要能力!我們在這裡也要提供您一些壓力調適處方,讓自己的生活更健康、更有品質。 壓力調適方式如下: 適度的運動 依據自己的生活形態來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,早上運動時記得做好足夠的伸展及暖身運動;下午的時候身體反應最好,因為體溫最高、身體最柔軟;晚上的時候適合做肌肉訓練相關的運動。從現在開始,認真地把運動這件事情放進自己每天的行事曆裡。 不依賴藥物及酒精來減緩壓力 藥物及酒精對於神經認知功能的損傷非常地大,使得反應變得緩慢,還有可能造成隨之而來的種種危險行為問題,絕對要謹慎小心不要依賴! 與家人、朋友談心 將自己的煩惱及憂慮找個能夠抒發的出口,尋找身邊的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生活,也一同面對生活中的壓力,你會發現一起承擔的壓力逐漸變輕了,你也不再是獨自一個人面對眼前的困難。 選擇健康飲食、健康的作息 為自己的生活品質做正確健康的選擇,是面對生活壓力很重要的關鍵。常常說的良好生活作息,以及清淡、高纖、營養均衡的飲食不能只是當成常識聽聽就好,實際去實踐在每天的生活裡,才會有改善生活壓力的可能性。 保持心情愉快 令人感到煩心憂慮的事情很多,所以讓愉快的心情更顯得珍貴。提醒自己在那些惱人的小事情上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,也在每天睡覺之前讓自己想想一整天裡值得高興感恩的事情,「喜樂的心乃是良藥」,加上喜樂的生活更有活力!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隨時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,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就要學會保養顧惜自己的身體,中年以後的飲食及作息要隨著年紀做適度的調整。定期的健康檢查日期也要記得在行事曆裡面註記,帶著家人一起去做健康檢查更好,彼此提醒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樂活,全家、每個人,一起來樂活! 希望從今天起,壓力調適不再是難題,當個健康有活力的現代人! |
資料來源:新北市立聯合醫院「心理健康專區」網站 |
![]() |
附件下載: |